2022年10月16日上午10時,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習近平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的報告。
習近平在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習總書記作報告時說,我國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載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超級計算機、衛星導航、量子信息、核電技術、大飛機制造、生物醫藥等取得重大成果,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在十四五規劃中,就指出圍繞前沿領域包括: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命健康、腦科學、生物育種、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
早在2020年3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30號文件,也下達了將“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和“國家安全學”設置為“一級學科”的通知文件。歸類于“交叉專業”之下的集成電路專業是一門多項學科交叉的復合科目。未來集成電路專業有望引入更多技術方向,有望包容更多化學、物理、數學方面的理論研究,拓寬集成電路專業的發展空間。
國政協委員、中科院微電子所副所長周玉梅在接受采訪時也曾強調:我國集成電路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人才短缺的現象,具有集成電路方向優勢的高校都應設立“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面對國家人才的急需,教育部應該盡快推動“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的設立。
2021年12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103號)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修訂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后稱《科學技術進步法》)。
其中,第九十一條明確:“對境內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的科技創新產品、服務,在功能、質量等指標能夠滿足政府采購需求的條件下,政府采購應當購買;首次投放市場的,政府采購應當率先購買,不得以商業業績為由予以限制。
政府采購的產品尚待研究開發的,通過訂購方式實施。采購人應當優先采用競爭性方式確定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高等學校或者企業進行研究開發,產品研發合格后按約定采購。”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中小企業經濟運行受到了較大沖擊。但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科學儀器產業就有極大可能在國產替代的機遇中大放異彩。
作為人們認識未知世界的工具,科研儀器是整個科學研究領域的基礎。72%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95%的諾貝爾生理學獲獎者,都離不開高端科研儀器在背后的支持。要想掌握科學研究的主動權,就必須把高端儀器掌握在手中。
然而,我國在這一關鍵領域卻高度受制于人。雖然在中低端科研儀器領域,我國已經有所突破,但是我國將近90%的高端科研儀器市場仍被外資掌控住手中。每年我國從國外進口高端儀器儀表,便要花費將近1000億美元。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滋味不好受,這讓我國時刻處于被斷供的風險之下,一旦遭斷供,后果不堪設想。科研儀器行業的高門檻以及低回報,是我國在這一領域遲遲難以突破的重要原因。
2022年2月,科技部發布的《關于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基礎科研條件與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研發”重點專項 2022 年度項目申報指南征求意見的通知》將“多功能掃描探針顯微鏡”列入重點專項。
多功能掃描探針顯微鏡(原子力顯微鏡)是納米尺度的三維表征測量儀器,科學研究、高等教育到半導體工業用戶的樣品3D表面形貌快速成像分析都離不開它的應用。科學儀器行業門檻足夠高、空間足夠大,是長坡厚雪的賽道。國家政策的支持疊加核心技術的突破,科學儀器國產替代加快進程,穩步向前。
自上述多項國家政策出臺以來,全國多省市都先后制定了支持國產儀器優先采購的新舉措。飛時曼也將不忘初心,在填補國內空白的道路上砥礪前行。
科學儀器是科學家的眼睛,是科學進步的基礎。以前我國90%都依賴進口,作為研發、生產、制造科學儀器的企業更是要牢牢把握國產替代的‘窗口期’。
飛時曼原子力顯微鏡購覽導圖
常規型小樣品
教學型800
多模式1000
一體式6800
跨尺度測量
光學原子力一體機
激光拉曼原子力
工業型大樣品
頭掃描
平板掃描